全国服务热线
0512 - 36605990
18302125233

企业微信
汽车内饰零部件及材料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一般有5种,包括:采样袋法、检测舱法、项空法、热解析法和甲醛挥发法。
采样袋法多为日系车企使用。本方法进行VOC采样使用的采样袋由厚度为0.05 mm的聚氟乙烯(PVF)制成,根据采样袋容积分为大袋子和小袋子两种方法,分别用于测量总成零部件和材料的VOC含量。采样袋法主要被日系主机厂(包括丰田、日产和铃木等)及其合资企业采用。该方法有如下的优点和缺点。
1.1 优点
1.2 缺点
检测舱法的试验空间是一个体积为(1±0.05)m3的密闭空间,内部装有调节空气均匀度的装置和样品支架。为了调节空气交换率,试验箱体上安装有进气管和排气管。使用试验气体(丙烷)和氮气对火焰离子探测仪进行校准,压缩空气需经过湿度调节装置以规定的湿度通入检测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和宝马汽车公司等汽车企业及其合资企业采用此方法进行零部件的VOC检测。该方法有以下优点。
本方法能够检测的试验项目在所有采样方法中是最多的,检测成本很高。达到同样的密封性要求,检测舱的密封成本比采样袋的密封成本高很多;采样舱的内表面材料需要采用既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也不会吸附挥发性有机物的不锈钢材料;实时在线检测的FID检测器的进气量小、价格昂贵。因此,无论从设备投资成本还是从使用成本来说,检测舱法都是最高的。只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汽车企业和第三方实验室才有能力配备此类设备。
项空法是欧系汽车企业测量苯烃类挥发性有机物的常用方法。顶空法使用的设备是项空进样器和气相色谱仪。采样方法比较简单,在项空进样器中完成采样。从试验样品中裁取2克样品放入20 mL的顶空瓶中,在120°C的温度条件下保温平衡60min,然后用注射器从顶空瓶中抽取一定量的气体,并通过气相色谱仪和FID检测器对其进行分析。
项空法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测量汽车内饰材料苯烃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方法。欧系大部分汽车企业均采用该方法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采样和检测,国内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吉利汽车公司等)也采用项空法。该方法有如下优点。
热解析法是欧系汽车企业测量苯烃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另一种检测方法,下面以PSA公司的D105495为例进行说明。热解析法的分析过程为:从待测样品上裁取一定质量(10N30 mg)的材料放入热解析管中;将热解析管放入热解析仪中进行30min的90℃热解析,试验样品挥发出来的有机物气体经过传输线进入气质联用仪;通过气质联用仪分析得到各种苯烃类挥发性物的含量和总的VOC含量。
热解析法使用的分析仪器与HJ/T400《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标准规定的分析仪器完全一致。对国内的汽车企业来说,如果汽车内饰材料的采样和分析按照此方法进行,则整车车内的VOC含量分析和汽车内饰材料的VOC含量分析可以采用同一套分析设备进行,无需另外增加分析汽车内饰材料VOC含量的检测仪器,节约了设备采购成本,而且热解析管可以重复使用,因此本方法的测试成本较低,适合于大批量试验样品的检测和分析。
甲醛挥发法是测量汽车内饰材料醛酮类挥发物含量的通用方法。甲醛挥发法的分析过程为:用1个洁净的500 mL广口瓶加入50 mL去离子水;从零件或材料样品中裁取尺寸为60 mmX30 mm的试样,并用1根细铁丝悬挂于广口瓶内,注意试样既不能接触瓶子内壁也不能接触去离子水;用酚醛树脂瓶塞密封广口瓶后,将广口瓶放入60℃的烘箱中保温3h,在环境温度下冷却4h后,用一次性吸液管从广口瓶中吸取9mL溶液注入1OmL容量瓶中,并加入1mL的DNPH溶液(6.1 mol/L),使两者产生化学反应;用吸液管将反应后的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的试验瓶中进行化学分析。
甲醛挥发法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如果采用分光光度计分析试样,则只能测量样品的甲醛挥发含量;如果采用液相色谱仪分析试样,则可以测量各种醛酮类挥发物的含量,包括GB/T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要求的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含量。
项目 |
采样袋法 |
检测舱法 |
顶空法 |
热解析法 |
甲醛挥发法 |
实验样品 |
零部件、材料 |
零部件、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
装载试样的容器 |
采样袋 |
检测舱 |
顶空瓶 |
热解析管 |
广口瓶 |
待测物质的载体 |
氮气、空气 |
空气 |
空气 |
氮气 |
水 |
分析仪器 |
GCMS+HPLC |
GCMS+HPLC+FID |
GC+FID |
GCMS |
UV/HPLC |
采样附件 |
吸附管 |
吸附管 |
顶空进样器 |
热解析仪 |
|